产品分类
德国WTW电极使用指南
更新时间:2025-08-20 浏览次数:49
一、德国WTW电极通用操作规范
首次使用前检查
确认电极在运输中未受损,保护帽内KCl溶液溢出形成的白色晶体(无害)可用清水清除。
检查电极连接线、插头是否完好,避免接触不良导致数据异常。
启动与校正
pH电极:连接主机后,拔下贮存帽,将电极浸泡在中性标准液(如3mol/L KCl溶液)中10分钟,按仪器手册校正。若薄膜变干,需浸泡24小时恢复。
ORP电极:使用WTW生产的RH28 ORP标准缓冲液检验,打开填充孔后浸入缓冲液,对比测试值与标准值。
溶氧电极(如CellOx 325):接上即可测试,无需极化。江河、湖泊等水样测试时,需保持水流速度,或使用搅拌附件增强气体交换。
测试过程要求
样品接触:电极与溶液需相对运动(如缓缓搅动),避免静止导致测量偏差。
参数监控:实时观察温度、压力等参数,确保在电极量程内(如pH量程0-14,温度0-80℃)。
二、不同类型电极操作要点
pH电极
清洗:水溶性杂质用蒸馏水冲洗10分钟;油污用温水加家用清洗剂或80%酒精溶液清洗;蛋白质污染用胃蛋白酶溶液去除。
保存:水平或竖直放置(薄膜朝下),保持薄膜湿润,禁止用去离子水保存。
寿命管理:每根电极随使用次数增多而老化,表现为反应迟钝、斜率变小。高温、强酸强碱或含硫酸盐介质会缩短寿命。
ORP电极
清洗:白金表面和隔膜沾污时,用SORT/RH活性粉末配置的溶液清洗,禁止刮擦或用作搅拌棒。
填充液:使用3mol/L KCl溶液,定期检查液位,避免干涸。
溶氧电极(荧光法/膜式)
荧光法(如FDO 700 IQ):
避免电极帽内部暴露在阳光下,储存时避光。
定期更换荧光帽,若薄膜破损或污染严重导致无法校正,需立即更换。
膜式(如CellOx 325):
电解液(ELY/G)具强碱性,操作时戴手套和护目镜。
更换电解液及盖式薄膜的条件:薄膜破损、污染严重、电解液耗尽。
氨氮电极
极化处理:首次使用前需通电极化20分钟。
校准:
零氧校准:放入5%亚硫酸钠溶液,显示值越接近零越好。
满度校准:空气中显示值应对应饱和溶解氧值,若偏差大可重复校准。
维护:长期使用后银极可能发黑氧化,需清洁银极和黄金表面,定期更换电解液和薄膜。
三、维护与保养
日常清洁
每次测试后用去离子水漂洗电极,禁止使用硬物刮擦薄膜或电极表面。
溶氧电极需清洗外部杂质(如石灰),用25%醋酸溶液浸泡1分钟,蒸馏水漂洗。
长期储存
溶氧电极可储存于蒸馏水中,仪器长时间不用时取出电池。
pH电极避免干存,建议储存在3mol/L KCl溶液中。
定期校准
根据使用频率制定校准计划(如每10天一次),更换电解液和膜后必须重新校准。
记录校准数据,追踪电极性能变化趋势。
四、安全注意事项
个人防护
操作强碱性电解液(如ELY/G)时戴手套和护目镜,若接触皮肤或眼睛,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就医。
避免电极内部溶液泄漏,若发生泄漏需按危险品处理。
合规操作
禁止超过电极量程使用(如溶氧电极测试量程0-20mg/L,温度0-50℃)。
更换电解液或薄膜时确保电极未连接主机,防止短路。
五、德国WTW电极故障排除
无读数或读数异常
检查电极连接线、插头是否松动。
确认溶液电导率是否过低(如去离子水),或pH/溶氧变化是否显著。
电极无法校正
清洗电极表面,检查薄膜是否破损或污染。
更换电解液或膜后重新校准。
响应时间过长
检查温度探头浸入深度是否足够(如最小6cm)。
确认溶液是否均匀(如使用搅拌附件)。
- (上一篇):没有了
- (下一篇):如何确保德国WTW光度计试剂的长期稳定性与可靠性?